供应商机
  • 学校幼儿园抗震安全检测机构

  • 产品规格: 不限
    所属行业: 生活服务 装修装饰 房屋检测  
    包装说明:
    产品数量: 9999.00 
    价格说明:   价格:¥1.00 元/平方 起
    在线留言

  • 房屋抗震安全检测鉴定:
    《建筑抗震性鉴定标准》:仅适用于已交付使用、并且在不考虑地震作用时的结构安全性已经确定的现有建筑,不适用于尚在施工的在建建筑。

    抗震的全面性鉴定,即包括考虑地震作用时的抗震能力,也包括非地震作用时的安全性。其依据应根据现行《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基本规定:
    (1)现有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取50年内追赶概率的10%的地震烈度。
    (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分为甲、乙、丙、丁四类
    (3)现有建筑的后续使用年限分ABC三类。A类:30年 ; B类:40年 ; C类:50年。



    抗震鉴定的主要内容:
    收集原始资料:地质勘察报告、工作设计图纸、工程质量保证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
    现场查勘和检测:对基础现状、房屋垂直度、结构布置、构件尺寸、配筋情况、材料强度进行调查和检测。
    抗震能力鉴定:根据建筑结构类型及结构布置、后续使用年限、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采用相应的逐级鉴定方法和鉴定标准核查抗震设施、验算抗震承载力,分析建筑的结合抗震能力。
    作出鉴定意见:对现有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作出评价,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抗震鉴定分两级鉴定流程:
    **级:结构布置、材料强度、结构整体性、局部构造措施方面的鉴定。
    *二级:引入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考虑构造影响,进行结构抗震验算,进而评定结构的综合抗震能力。



    现场查勘与检测:(1)结构体系检查及分析 ;(2)基础现状检查 ;(3)建筑物倾斜测量 ;(4)构件截面尺寸抽样检查 ;(5)钢筋配置检测 ;(6)材料强度检测 ;(7)钢筋性能检测 ;(8)结构构件损伤及缺陷检测 ;(9)现场检测数量 ;(10)减少检测工作对结构构件的损伤。
    学校幼儿园抗震安全检测机构
    抗震等级是怎么确定的?
    抗震等级是怎么样确定的?
    1、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2、地震烈度:是国家主管部门根据地理、地质和历史资料,经科学勘查和验证,对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进行的抗震设防与地震分组的经验数值,是地域概念。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甲、乙、丁类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8度。
    3、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度所划分的等级,中国把地震划分为六级:小地震3级,有感地震3-4.5级,中强地震4.5-6级,强烈地震6-7级,大地震7-8级,大于8级的为巨大地震。
    抗震墙是什么
    承重墙:指支撑着上部楼层重量的墙体,在工程图上为黑色墙体,打掉会破坏整个建筑结构;非承重墙是指不支撑着上部楼层重量的墙体,只起到把一个房间和另一个房间隔开的作用,在工程图上为中空墙体,有没有这堵墙对建筑结构没什么大的影响。
    抗震墙其实就是剪力墙,这个知道的人比较少。
    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或抗震墙、结构墙。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破坏。
    综上,砌体结构的承重墙并不是单一的抗震墙,换句话说。剪力墙可以是承重墙。但是,承重墙并不是剪力墙。
    结构中的抗侧力构件:剪力是相对于构件而言。侧力是针对这个建筑结构而言的,是指作用在整个建筑结构上的水平力,例如:风力、地震力。抗侧力构件就是指承载这些水平力的构件,框架结构的抗侧力构件就是框架柱,剪力墙结构的抗侧力构件就是剪力墙。
    学校幼儿园抗震安全检测机构
    抗震结构
    抗震结构是抗震设计应考虑的较关键问题,对安全和经济起决定性的作用,是综合的系统决策。体系的选择要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几条基本原则。
    基本类别
    在一定时间内相继发生在相邻地区的一系列大小地震称为地震序列。一般在一个地震序列中有前震、主震和姚震,根据主震的特点,地震序列可分为主震型、震群型和孤立型3种。
    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主要根据其重要性程度来划分,即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可将建筑物分为4类:甲类建筑、乙类建筑、丙类建筑和丁类建筑。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不同,其地震作用的取值和抗震措施的采取也不相同。
    常见结构
    主要的抗震结系有:
    1.多层砌体房屋。是以砌体(无筋砌体或配筋砌体)抗震墙为抗震结构体系,其中以横墙承重为主的结构体系较有利,承重横墙兼作横向抗震墙,纵向自承重墙作为纵向抗震墙,必要时也可以采用纵、横墙混合承重。
    2.多层内框架房屋。指外墙为砖墙垛(或壁柱)承重,内柱为钢筋砼柱承重的房屋,适用于工艺上需要较大空间或使用上要求有较空旷的大厅的轻工厂房和民用公共建筑等。
    3.底层框架砖房。底层要求有较大空间作商店、服务大厅等,上部则为隔墙较多的住宅或办公楼,是一种上下材料不同、强度和刚度不连续的结构体系,在抗震设计中有较严格的要求。
    4.框架结构。多应用于多层及高层民用建筑和多层的工业建筑,建筑平面布置灵活,易于布置较大房间。但纯框架结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故其层数和高度都受到一定限制。
    5.框架-抗震墙结构。在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纵向和横向布置适当的抗震墙,并与框架结构形成框架-抗震墙协同工作的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比纯框架结构显着减小,故其建筑高度可以高很多。
    6.抗震墙结构。是全部由纵、横抗震墙组成的结构体系,其抗震性能较好,在高层住宅、公寓、旅馆等建筑中广泛应用。
    设计理念
    抗震建筑的概念设计考虑以下因素:场地条件和场地土的稳定性;建筑物的平、立面布置及其外形尺寸;抗震结构体系的选取、抗侧力构件的布置以及结构质量的分布;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锚拉;材料与施工质量等。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指什么
    抗震设防要求就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标准,也可以称为防震标准。专业术语表述为:抗震设防要求系指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的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动参数或地震烈度。
    防震标准与防洪标准相似,都是以多少年一遇的地震和多少年一遇的洪水进行表述。不同类型和不同重要性的建设工程,其抗御地震的准则和承抗风险是不同的。现举例如下:
    1)对房屋建筑类型抗御地震的准则是三阶段设防,两阶段设计,即通常称谓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准则。而对一般性的房屋建筑风险水准确定为小震(多遇地震)为50年一遇,中震(基本设防地震)为475年一遇,大震(罕遇地震)为2000年一遇。换一种表述方法,对应为50年追赶概率百分之六十三、百分之十、百分之二的概率水准下的地震烈度;
    2)水工建筑的抗御地震的能力或地震动参数,以不出现导致垮坝的裂缝为准则的设计方法。对一般性水坝,抗震设防要求取475年一遇的地震,即50年追赶概率百分之十的烈度或地震动参数值设防。而对大型壅水建筑,则按5000年一遇的地震,即*追赶概率百分之二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进行设防;
    3)核电站工程的抗御地震能力的准则,为安全运行和安全停堆防止核泄漏的两阶段考虑。其中保证安全停堆的抗震设防要求为万年一遇的地震,即按*追赶概率百分之一风险水准下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设防。而安全运行的设防则取安全停堆设防烈度或地震的参考值的1/2。
    综上所述,抗震设防要求是建设工程**抗御地震能力的首要设防标准。
    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简单地说,就是为达到抗震效果,在工程建设时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抗震措施。抗震措施是指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在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防。
    简介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在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通常通过三个环节来达到: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即确定建筑物必须达到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抗震设计,采取基础、结构等抗震措施,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抗震施工,严格按照抗震设计施工,保证建筑质量。上述三个环节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都必须认真进行。
    要求
    抗震设防要求是指经**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或审定的,对建设工程制定的必须达到的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技术指标。它是在综合考虑地震环境、建设工程的重要程度、允许的风险水平及要达到的安全目标和国家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的,主要以地震烈度或地震动数表述,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所应达到的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技术指标。
    分类
    分类因素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应根据下列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
    1.建筑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的大小。
    2.城镇的大小、行业的特点、工矿企业的规模。
    3.建筑使用功能失效后,对全局的影响范围大小、抗震救灾影响及恢复的难易程度。
    4.建筑各区段的重要性有显着不同时,可按区段划分抗震设防类别。下部区段的类别不应低于上部区段。
    5.不**业的相同建筑,当所处地位及地震破坏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不同时,其抗震设防类别可不相同。
    注:区段指由防震缝分开的结构单元、平面内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或上下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
    分类
    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2.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3.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4.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抗震等级
    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个因素确定,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一级至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在中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
    运用
    里氏震级
    里氏震级原先仅是为了研究美国加州地区发生的地震而设计的,并用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仪(Wood-Anderson torsion seismometer)测量。里克特设计此标度的目的是区分当时加州地区发生的大量小规模地震和少量大规模地震,而灵感则来自天文学中表示天体亮度的星等。
    为了使结果不为负数,里克特定义在距离震中100千米处之观测点地震仪记录到的较大水平位移为1微米(这也是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仪的较大精度)的地震作为0级地震。按照这个定义,如果距震中100千米处的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振幅为1毫米(10^3微米)的话,则震级为里氏3级。里氏震级并没有规定上限或下限。现代精密的地震仪经常记录到规模为负数的地震。
    由于当初设计里氏震级时所使用的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仪的限制,近震规模 ML 若大于约6.8或观测点距离震中**过约600千米便不适用。后来研究人员提议了一些改进,其中面波震级(MS)和体波震级(Mb)较为常用。
    缺点和改进
    里氏震级的主要缺陷在于它与震源的物理特性没有直接的联系,并且由于“地震强度频谱的比例定律”(The Scaling Law of Earthquake Spectra)的限制,在8.3-8.5左右会产生饱和效应,使得一些强度明显不同的地震在用传统方法计算后得出里氏震级(如MS)数值却一样。到了21世纪初,地震学者普遍认为这些传统的震级表示方法已经过时,转而采用一种物理含义更为丰富,更能直接反应地震过程物理实质的表示方法即矩震级 (Moment magnitude scale,MW)。地震矩规模是由同属加州理工学院的金森博雄(Hiroo Kanamori)教授于1977年提出的。该标度能更好的描述地震的物理特性,如地层错动的大小和地震的能量等。
    震级与能量
    改进后的里氏震级直接反映地震释放的能量。其中级能量2.0×10^13尔格(2.0×10^6焦耳),按几何级数递加,每级相差31.6倍(准确地说是根下1000倍,即差两级能量差1000倍)。
    目前世界上已测得的较大震级为里氏9.5级(1960年智利大地震)。另外引发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地震美国一监测机构称里氏震级为9.0级。
    一般规定
    各抗震设防类别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抗震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甲类、乙类建筑:当该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该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当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应允许仍按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⑴框架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宜采用型钢混凝土柱或钢管混凝土柱;
    ②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_C`、柱端剪力增大系数`Η_VC`.应增大20%;
    ⑵框架梁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梁端剪力增大系数≈“应增大20%;
    ②梁端加密区箍筋构造较小配箍率应增大10%。
    ⑶框支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宜采用型钢混凝士柱或钢管混凝土柱;
    ②底层柱下端及与转换层相连的柱上端的弯矩增大系数取1.8,其姚层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_R`应增大20%;柱端剪力增大系数`Η_VR`应增大20%;地震作用产生的柱剪力增大系数取1.8,但计算柱轴压比时可不计该项增大;
    ⑷筒体、剪力墙应符合下列要求:
    ②一般部位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较小配筋率应取为0.35%,底部加强部位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较小配筋率应取为0.4%;
    ③约束边缘构件纵向钢筋较小构造配筋率应取为1.4%.配箍特征值宜增大20%;构造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1.2%;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边缘构件宜配置型钢,型钢宜向上、下
    各延伸一层。
    ⑸剪力墙和简体的连梁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当跨高比不大于2时,应配置交叉暗撑;
    ②当跨高比不大于1时,宜配置交叉暗撑;
    ③交叉暗撑的计算和构造宜符合本书*10章10.7条的规定。
    设计规范
    钢筋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根据结构类型、房屋高度、设防烈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要求。
    注:①设防烈度为6度的建筑(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可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本章有关的抗震构造要求;
    ②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当剪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框架部分应按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采用;
    ③有框支层的剪力墙结构,除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外,均可按一般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取用;
    ④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檐口的高度;⑤设防烈度为8度的丙类建造且房屋高度不**过12m的规则的一般民用框架结构(体育馆和影剧院除外)和类似的工业框架结构,抗震等级可采用三级;
    ⑥对设防烈度为6度、7度的地区,当采用有框支层的剪力墙结构时,其房屋高度分别不宜**过120m、100m。
    ⑦本表所列结构,除铰接排架外,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剪力墙即为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现浇剪力墙。
    梁端加密区
    梁端加密区的长度、箍筋较大间距和较小直径应按表6.3.4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较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抗震等级
    加密区长度(采用较大值)
    (mm)
    箍筋较大间距(采用较小值)
    (mm)
    箍筋较小直径

    2hb,500
    hb/4,6d,100
    10

    1.5hb,500
    hb/4,8d,100
    8

    1.5hb,500
    hb/4,8d,150
    8

    1.5hb,500
    hb/4,8d,150
    6
    注:d为纵向钢筋直径;hb为梁高。
    柱加密区箍筋
    柱加密区的箍筋较大间距和较小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一般情况下,箍筋的较大间距和较小直径,应按表6.3.9采用;抗震等级箍筋较大间距(采用较小值)
    (mm)箍筋较小直径一6d,10010二8d,1008三8d,1508四8d,1506
    二、三级框架柱中,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较小直径可采用?6;二级框架的框架直径不小于?10时,较大间距可采用150mm;
    三、框支柱的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框架柱轴压比限值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柱的轴压比N/(fcA),不宜大于表8.4.8规定的限值。
    抗震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框架柱
    .
    .
    .
    .
    框支层柱
    .
    .
    .
    .
    注:①对Hn/h(或Hn/d)4或变形要求高或Ⅳ类场地土上较高的高层建筑的框架柱,其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加严,此处,h、d分别为柱截面的高度、直径;
    ②框架剪力墙结构,当剪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本规范*8.1.2条注②的规定值较多时,其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可适当放宽,但不宜大于0.9;
    ③对符合表8.1.2注①中可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的结构,取非抗震设计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其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应按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中表4.1.3采用。
    防震缝较小宽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6.1.4 钢筋混凝土房屋需要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防震缝宽度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结构(包括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过15m时不应小于100mm;高度**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分别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100mm;
    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二 8、9度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时,防震缝两侧框架柱的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并可根据需要在缝两侧沿房屋全高各设置不少于两道垂直于防震缝的抗撞墙。抗撞墙的布置宜避免加大扭转效应,其长度可不大于1/2层高,抗震等级可同框架结构;框架构件的内力应按设置和不设置抗撞墙两种计算模型的不利情况取值。
    等级确定
    ⑵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划分见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规定,也可见《建筑抗震设计手册》(1994年版)高层建筑没有丁类抗震设防。各抗震设防类别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抗震措施应符台下列要求:1)甲类、乙类建筑:当该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该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当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应允许仍按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4)抗震设计时,B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12确定。
    5)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 15G和O.30G的地区,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7)抗震设计时、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
    8)房屋高度大、柱距较大而柱中轴力较大时,宜采用型钢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或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柱。
    9)高层建筑结构中,抗震等级为特一级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除应符合一级抗震等级的基本要求外,尚应符台下列规定:⑴框架柱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宜采用型钢混凝土柱或钢管混凝土柱; ②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_C`、柱端剪力增大系数`Η_VC`.应增大20%; ③钢筋混凝土柱柱端加密区较小配箍特征值`∧_V`,应按表5-13的数值增大O.02采用;全部纵向钢筋较小构造配筋百分率,中、边柱取1.4%,角柱取1.6%。⑵框架梁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梁端剪力增大系数≈“应增大20%; ②梁端加密区箍筋构造较小配箍率应增大10%。⑶框支柱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宜采用型钢混凝士柱或钢管混凝土柱; ②底层柱下端及与转换层相连的柱上端的弯矩增大系数取L.8,其姚层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_R`应增大20%;柱端剪力增大系数`Η_VR`应增大2U%;地震作用产生的柱剪力增大系数取1.8,但计算柱轴压比时可不计该项增大; ③钢筋混凝土柱柱端加密区较小配箍特征值`∧_R`应按表5-13的数值增大0.03采用,且箍筋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6%;全部纵向钢筋较小构造配筋百分率取1.6%。⑷筒体、剪力墙应符合下列要求: ②一般部位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较小配筋率应取为0.35%,底部加强部位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较小配筋率应取为0.4%; ③约束边缘构件纵向钢筋较小构造配筋率应取为1.4%.配箍特征值宜增大20%;构造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1.2%;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边缘构件宜配置型钢,型钢宜向上、下 各延伸一层。⑸剪力墙和简体的连梁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当跨高比不大于2时,应配置交叉暗撑; ②当跨高比不大于1时,宜配置交叉暗撑; ③交叉暗撑的计算和构造宜符合本书*10章10.7条的规定。

    -/gjfcbh/-

    http://yulei500241.b2b168.com